前几天,和一个在中国漂了十年的老外聊天。他是专门到中国来学武术的,十年间走了不少地方、见了不少人,对中国武术界的见闻颇广。聊着聊着他说起最近听来的一首打油诗,诗曰:“十个把式九个骗,河南人是总教练,总部设在登封县。”大家哈哈一笑后,有人严肃地指出他对中国国情的误解,希望他不要再传这种片面的东西。事后,我们几个中国人相视默然。当然,这首打油诗针对河南人、针对少林寺的揶揄大大地不妥,但它却直率地提出了每一个练武术的人必须面对的问题,那就是“武术去哪里学?”
外国人知道武术要到中国来学,中国人知道武术在民间,可当你具体要学某一门派、某一拳种时,就会茫然无措、茫然无助了。用一句很中国式的话说:“那就看你的缘份了。”有缘份的、走上正道,没缘份的、只好认命死在了起点。于是,各种各类的骗子有了广阔的生存空间。为了防骗,人们开始寻找,而且按照惯性思维找。年龄越大就越有功夫、门派越久就有玩意、人越有名就越有真东西。找着找着,变成了寻根之旅。岂不知,有可能掉进更大的陷阱。
老外说的打油诗也许真值得我们思考,武术各门派的发祥地里究竟还存活着武术吗?这样的质疑可能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天下练武术的人莫不把少林寺看成圣地,莫不把和少林寺有渊源当作一种荣耀。可想而知,当年的少林寺必是中国武术的最高学府、代表着中国武术的最高成就。否则,“天下功夫出少林”就不会成为中国练武人的共识。但,斗转星移,几百年过去了。少林寺早已不是中国武术的最高学府、代表着中国武术最高成就的那个少林寺了。它所培养的那些代表着中国武术最高成就的人们早已散落到全国各地。没有了可以承载学术的人,那练功房、那壁画、那一本本武功秘籍,不就成了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了吗?有一个事实很明白。延安曾经是中国**民推翻*统治的策源地,后来,那些中国*人们到了北京,北京便成了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延安从那时起就变成了我们的精神圣地、景仰的地方,谁也不会拿它当首都看待。那么,没有了代表着中国武术最高成就的那些人,为什么大家却依旧看待少林寺如故呢?
于是,想起吕氏春秋里的一个寓言《刻舟求剑》。是人们太傻,不知船已不在掉下剑的位置了,还是骗子太巧妙,让人们没觉出船已不在掉下剑的位置了呢?